近日,儋州法院雅星法庭在审理同一被告的两起合同纠纷案件中,承办法官巧妙运用地方方言倾情调解,帮助消除当事人的心结和顾虑,力促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,在保障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上,圆满解决了总标的额达215万余元的两起合同纠纷案。
两起案件的原告与被告儋州市慧江混凝土有限公司(简称“慧江公司”)此前为合作关系:原告段某某负责运输慧江公司生产的预拌商品混凝土,原告方某某长期向慧江公司供应材料。根据合同约定,慧江公司应在约定期限内分别向段某某支付运费210万余元、向方某某支付材料费99万余元。但期间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,被告生意受到一定影响,资金周转困难致使被告无法按期向两原告支付运输费和材料费。为此,两原告将慧江公司起诉至法院,要求慧江公司分别支付剩余运费133万元、材料费82万元;同时以慧江公司法人代表王某某系该公司唯一股东,且王某某无法证明其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不混同为由,主张被告王某某对上述运输费承担连带支付责任。
在案件受理后,两起案件的承办法官首先对案件的证据材料进行认真审查,从中了解到两起案件的原告、被告的委托诉讼代理人相同,为此,雅星法庭将两起案件安排在同一上午进行开庭,并与原、被告的代理人进行充分沟通后,承办法官商定庭前将两案合并调解的计划,从而在保证两起案件的顺利化解的同时,有效减少当事人的诉累。在调解前期,由于双方矛盾较深,两原告对于诉求不愿让步,代理律师通过打电话与原告进行沟通,但原告态度坚决,不肯与被告进行和解,在此情形下,洪燕、王沛作为案件承办法官立即召集团队共同商议解决对策。在商议过程中,大家获知王沛法官与原告均来自中原地区,两地方言具有相近性后,当即决定以方言沟通作为突破口,由王沛法官对其进行释法明理,获取信任的方式打开僵局。
说干就干!王沛法官在与其中一名原告的电话沟通中,首先利用其地方方言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,再耐心细致地向其释明法律,并把被告的实际困难及履行付款的诚意转达给原告。基于对王沛法官的认同,这名原告态度终于有了缓解,同意调解处理。案件团队就此趁热打铁,由法官助理及书记员对另一原告及被告再做思想工作,梳理讲清双方的纠纷根源、心理顾虑和实际困难,希望双方在此次案件中各退一步,在化解纠纷的同时,还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。在法官近3个小时的沟通努力下,双方最终达成和解,并当场签订分期履行协议,最终两原告也向法院申请撤回对被告王某某的起诉,两起矛盾纠纷得以顺利化解。
该案件的成功调解,不仅为双方当事人节约了诉讼成本,平息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,同时也赢得了当事人对法院及法官的尊重与信任,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,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。
文字:王正、洪燕、王晓露
图片:许光伟
编辑:王晓露